日本引進陸基“宙斯盾”並不意味放棄“薩德”

原標題:日本引進陸基“宙斯盾”並不意味放棄“薩德”

日本安倍晉三政府近日通過內閣決議,正式決定從美國引進兩套陸基“宙斯盾”系統,計劃2023年前後投入使用。這給剛剛過去的2017年抹上一絲陰霾。對此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,希望日本尊重其他國傢的合理安全關切,慎重行事。隨後,俄羅斯方面也表達瞭擔憂,指出此舉將給俄日關系、尤其是締結和平條約的談判帶來消極影響。

科技日報記者瞭解到,陸基“宙斯盾”由美國洛克希德·馬丁公司研發,與艦載“宙斯盾”系統具有相近的反導能力,是艦載“宙斯盾”系統的“登陸版”。自2002年以來,“宙斯盾”使用“標準-3”攔截彈,已經進行瞭30多次導彈攔截試驗,攔截成功率高達90%。由於其艦載系統的優異表現,“宙斯盾”於2013年“上岸”。目前,美國已經在東歐部署瞭陸基“宙斯盾”系統。

“日本現有的‘宙斯盾’艦主要負責日本外海上空的防禦,目標為射程在3500公裡以下的中、近程彈道導彈,力爭在大氣層外擊毀來襲導彈。但光有艦載‘宙斯盾’還不能覆蓋日本本土。因此,日本一直想引進其他反導系統。”航天科工二院導彈專傢郭衍瑩對此表示,“日本最後的目標,或者說下一步目標,是仿效歐洲的EPAA反導系統,建立全面的美日反導大系統。”

郭衍瑩介紹,美日兩國早在2004年12月就簽署導彈防禦項目合作協議,根據協議建造的反導系統是由海基中段攔截系統(即“宙斯盾”艦),以及陸基低空攔截系統(即“愛國者PAC-3”)兩部分構成,可對付中國、朝鮮發行車紀錄器推薦射的射程3500公裡以內中近程彈道導彈。2011年,整個系統的部署就已完成,初步具備作戰能力。

“但隨著美國推行其遏制中國的戰略,日本右翼發展軍國主義野心不斷擴張,美日都不滿足於這個反導系統三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。”他說。

2013年11月,美日商定正式啟動研究引進以陸基“宙斯盾”和“薩德”為主的“五層次地、海基一體化綜合反導系統”,簡稱反導大系統。但是對先引進哪個系統一直沒有定論。一直以來,日本防衛省反復論証是否引進陸基“宙斯盾”,或者選擇比“愛國者-3”攔截高度更高的“薩德”反導系統。如今,這一爭論終於塵埃落定。

郭衍瑩指出,雖然“宙斯盾”的S波段雷達輸出功率大,火力覆蓋范圍大,但其最大不足是識別目標能力差,難以分辨來襲目標是彈頭、誘餌還是幹擾。“宙斯盾”應對多枚彈道導彈以及偷竊鄰國戰略情報的能力遠不如“薩德”的X波段雷達。其真正威力在於“標準-3”攔截彈。就拿攔截距離來說,“標準-3”可達500公裡以上,美日合作研發的“標準-3”BlockⅡ版甚至可達800公裡以上,遠勝於“薩德”的200公裡,從這個角度來說,陸基“宙斯盾”完全可替代“薩德”。

他分析,日本已有從美國引進的X波段雷達,加上韓國部署的“薩德”系統,可以起到為日本抵擋朝鮮中程導彈的第一道防線作用。因此,日本引進“薩德”就不那麼緊迫。此外,一套“薩德”系統約需1250億日元,覆蓋全日本約需6套,共需7500億日元。而一套陸基“宙斯盾”僅需800億日元,隻要兩套就能覆蓋全日本。再者,陸基“宙斯盾”和艦載“宙斯盾”基本一致。日本至今已有6艘“宙斯盾”艦,在技術上已積累相當豐富的經驗。二者備件可以通用,大大節省維修費用。

“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就放棄瞭‘薩德’。‘薩德’和陸基‘宙斯盾’各有所長,可以優勢互補,所以在美日加速構建的反導大系統中二者均不可少。隻是因為權衡當前利弊,日本才做出先引進陸基‘宙斯盾’的決定。”郭衍瑩指出,“可以肯定的是,無論部署哪個都將開啟日本新一輪軍備擴張,對地區穩定產生負面影響。”(張強)

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
arrow
arrow

    fjb931vr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